首页 > 文明评论

党员干部要培育敬业精神

发布时间:2016-03-21 15:10:00

  小农经济曾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模式存在,自给自足的农民占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其生产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持个人的温饱生存,这一角色更像是一种身份,而非一种职业。农民之外,长期“抑商”政策之下,工商业从业者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而官僚和军队则是为维持统治阶级合法剥削而运转的国家机器。

  可以说,这样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历史上的中国难以培育出深厚的“敬业”精神。事实上,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政府体系建立,社会结构变化后,“敬业”才成为社会分工和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必备社会品质和精神风貌。

  我国敬业精神产生和发展时间如此之短,敬业文化的历史底蕴如此淡薄,要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使其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国民品质,其难度可想而知,其进展速度也不能期望太高。

  然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繁荣,“敬业”精神缺失的弊病,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当代生活。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官员为例,脸难看,事难办;手续繁杂,审批困难;能拖则拖,效率低下;安全监管部门玩忽职守,食品安全、工业生产安全问题频发;监管严重缺位,“豆腐渣”工程频出等,与敬业精神缺失难脱干系。

  近两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等政府改革行动,正是国家意识到公务员群体敬业精神集体缺失造成的危害,而进行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公务员群体要摆正其“人民公仆”的位置,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为党自我纯洁的准则而存在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则是一场全党敬业,尤其是党员干部敬业教育的革命。党员干部自身敬业精神的坚定与否,关乎其能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能不能做到为人民谋福祉,关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随着近年来反腐倡廉运动和政府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国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敬业精神需要不断提升。(孙启桓)

杨 金增11

中国文明网联盟


山东省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协办单位:济南市国家税务局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    济南供电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营业部
鲁ICP备08015358号
技术支持:舜网www.e2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