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评论

民众的镜头是文明执法的免费广告

发布时间:2016-07-28 15:44:00

  民警执法时,面对群众围观拍摄,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民警要自觉接受监督,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不得强行干涉群众拍摄。日前,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对全国百万民警进行集中培训。(7月27日新华网)

  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难免产生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民警执法,通常被认为是强势的一方,加之手握“合法的暴力”,可能会遭遇民众的习惯性偏见。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以及相关的负面事件,总是会被放大,而更多勤恳的一面、辛劳的一面,则少有人记住。这看上去颇为不公平,但传播的规律就是这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民警也是人,也会有情绪,也会有缺陷,碰到棘手的问题,也可能失去控制;同样,民警也是群体,也会有好有坏,也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因此总能找到坏人坏事,供人品评与唾骂。要改变民众的习惯性差评,一方面要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清除害群之马;另一方面更要规范民警执法,让文明执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让民警素养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

  单就执法现场的民众围观来说,这本是展现民警素养与执法规范的最好机会。警方也要求执法时配备记录仪,但常常是自己可以拍、别人不能拍——自己拍是证据保全,别人拍是“恶意”监督。针对来自民众的镜头,不乏恶语相向甚至直接上手,有的干脆找个理由抓人进“局子”,类似新闻可谓不胜枚举。

  事实上,即便之前没有那么方便的手机镜头,执法行为也一直都有民众的眼睛在记录。相比“眼见为实”之后难免添枝加叶的转述,真实的视频影像反而记录得更为客观。在围观现场,基于同情的心理,人们更愿意站在执法对象一边;透过电脑屏幕看视频影像时,人们表现得往往更为冷静、公允。所以,只要自信自身执法没有问题,就没理由惧怕围观者的镜头。

  当然,除了心理上的不习惯,有些民警拒绝在镜头前执法,是自知经不起记录、经不起监督。或者说,他们只接受现场眼睛的监督,因为可以事后任性抵赖。反感围观者的镜头,只是要尽力避免经过互联网传播之后成为热门事件,进而惹祸上身。对于这样的执法者,公安部的此番强调无疑是在给正义撑腰。总之,民众的镜头是免费的广告,人们每往朋友圈里发送一次,其实就是在给文明执法免费宣传一次。(济南日报 止凡 黎青)

杨 金增11

中国文明网联盟


山东省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协办单位:济南市国家税务局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    济南供电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营业部
鲁ICP备08015358号
技术支持:舜网www.e2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