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发表时间::2022-09-30 18:03:00来源: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又名“重九”。两千多年来,重阳节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时令,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汉代《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故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祭祖节、登高节、晒秋节。“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这一日天高云淡,风轻气爽,踏赏清秋,心旷神怡,最是一年风景寥廓时。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初步形成重阳踏秋、会友、饮菊花酒等习俗,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西汉时期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记载,《四民月令》中记:“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唐代将重阳节定为民间节日,一系列的民俗祭祀活动开始形成定律。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说:“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明清风俗依旧盛行,沿袭至今。2006年5月,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雅号“辟邪翁”。古人认为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或将其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或以其作香袋佩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酒,则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文人千年不变的节令时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既为“阳数”,又为“极数”,同时九又与“久”同音,九九即“久久”,寓意长寿长久。2012年12月28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敬老思亲,归宁父母,使这一天成为了颇富中国情味的厚重节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或登高望远,或佩萸归乡,愿事业生活都步步登高,祝所愿所爱皆长长久久。(社科联)

责任编辑:原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