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平
发表时间::2024-04-01 10:14:00来源:济南文明网

  张克平,男,汉族,1975年6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美里湖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

  张克平1994年入伍,荣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2次,一等功1次,多次被济南市评为拥政爱民模范,2007年转业后成为了美里湖街道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仍然不忘初心使命,发扬部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解群众之忧,尽心竭力急群众所急,赢得了社区百姓的广泛认可。在2023年9月勇救落水群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本色。为了社区的平安,张克平下足了功夫,搭建起了“百姓大舞台”。他每周梳理接处警情况,及时推送预警信息。

  联系群众无缝隙,他是了如指掌的“明白人”

  新沙社区的面积是1.1平方公里,一圈下来是1万2千步,每天至少走一圈是张克平的“必修课”。张克平经常说,“要想与老百姓的心拉近,就得常走动,串串门,聊聊天,交个朋友,那才不生分!” 为了对辖区百姓做到“门清”,他采取“联动式”走访机制。针对居民不同情况,实行“分类入户法”,对于退休在家的群众白天走访,对于白天上班的群众晚上走访,对于没有见过面和工作时间不稳定的群众电话预约后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采用“背包警务”模式,将公安业务、安全防范、警民联系全放进随身携带的警务背包,先完成群众需要办理的业务,再进行各类安全防范,留下警民联系卡,真正起到“走访一户、了解一块、联系一片”的效果。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对片区每户家庭状况一清二楚的了解和掌握,哪一家有多少口人、从事什么职业、住什么位置张克平随口就能讲出来,成了地地道道的“活地图”“民情通”。为了及时了解居民的诉求,他采取“灵活化”恳谈模式。张克平将警民恳谈活动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携带专门制作的民意调查本,利用执法办案、入户走访等时机,与案件当事人、社区居民、村民开展进行“适时访谈”;利用居委会召开会议的时机,散会后邀请群众代表到社区警务室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随机座谈”;积极回应辖区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与居民互动交流,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微信商谈”;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恳谈地点,确定恳谈主题,进行“热点促谈”,确保恳谈效果。

  依靠群众有力量,他是平安社区的“合伙人”

  “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张克平引入“平安合伙人”概念,所谓“平安合伙人”,就是新沙社区的平安靠大家一起担责、一起参与,共同打造和享受平安社区带来的红利。张克平不仅自己干,更是领着群众干、引导群众干,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平安社区建设中。他集结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成立了一支以楼长为主的义警队,每天分不同时段对社区路面和小区内部进行巡逻。义警队化身公安机关的眼睛和耳朵,成为移动探头,主动发现社区的隐患苗头性事件。他主动邀请辖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在警务室成立社区纠纷调解室,做到“小警情不出社区、邻里矛盾不出警务室”。有了群众的支持,就有了向社区无限延伸的触角,不但矛盾可以及时化解,甚至容易形成矛盾纠纷的隐患也能够及时化解。辖区内曾经有群众在楼顶上养鸽子,义警队发现鸽子有严重的扰民现象,邻居之间颇有微词。在张克平的带领下及时对养鸽人进行劝说和教育,停止养殖,将矛盾化解在了萌芽之中。在他和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至今累计调解各类纠纷近100起。

  守护群众出实招,他是和谐稳定的“执盾人”

  在张克平看来,要想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就要彻底打通与辖区群众的“最后一米,甚至是最后一厘米,直到距离完全消失。” 张克平深知,破案不如不发案,只有社区居民提高了防范意识,才能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早年曾在小区每栋楼门口建立了一个温馨提示小黑板,大大小小一共52块。随着社会的发展,小黑板的模式已被600余块设计精美的宣传画板取代,但是张克平满怀群众的心没有被取代。他先后建立了辖区中小企业群、九小场所群和小区居民微信群,并加入到每个单元楼的物业群和学校家长群,针对不同的群体推送不同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几年前,张克平通过走访发现,美里新居小区经常发生入室盗窃案件,他挨家挨户去通知安装防盗网,但仍有部分群众不重视,心存侥幸。为了让群众明白盗窃行为就在身边,张克平挖空心思,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美里新居小区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宣传活动。社区民警化身“盗贼”,亲身从外墙爬到三楼现身说法,提醒群众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安装防盗网的重要性,并请来专业人员向群众展示小区内的防盗门和门锁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安全。这次的宣传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辖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张警官为了我们的安全,真是用生命在向我们讲道理啊!”从那以后到现在,五年过去了,美里新居小区再没有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

责任编辑:原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