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温暖之城 涌动热血故事——撸起衣袖用无偿献血搭建生命桥梁
发表时间::2022-12-30 10:28:00来源:

  2022年12月以来,受疫情和寒潮降温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多地接连发出“血库告急”红色预警。由于街头献血人数锐减,很多团体采血活动被迫中止,我市采供血也出现缺口,血液库存量频频降至警戒线以下。

  据了解,在血液紧张的情况下,医院会首先保障孕产妇和创伤急救用血,其次是全力保障肿瘤患者和慢病患者实际用血需求,这部分人是靠日常输血维持生存的,在这两个都保障的前提下,再去考虑择期手术的供血情况。

  好消息传来!近日,《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发布,对献血者标准进行调整,更多人可以加入到献血队伍中。2023年1月8日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将再次为促进市民献血提供助力。

  温暖之城、热血涌动,济南从来都是一座不吝奉献的城市。近日,有的单位主动组织团体献血,有的市民专程奔向献血屋,他们张开臂膀为等待输血的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用热血搭建起一座生命桥梁。

  献血迎来新标准患者看到生命的希望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隔离等各类防控措施可以简化,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献血的态度也会转变,”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鸿捷说,“疫情防控给采供血的压力也会松绑,会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献血招募和管理,这对全国献血形势会有很好的促进。”

  “乙类乙管”无疑会对推动市民献血起到积极作用,更让大家高兴的是,《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也于近日发布,明确了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这个消息更给无数急需血液救治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针对献血标准的改变,也有人提出疑问,最后一次阳性结果7天后的第8天就能献血吗?献血标准的改变是否会对献血者、输血者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是否可以直接去献血?王鸿捷说,“首先是要保证献血者在献血的时候抗原或者核酸结果是转阴的;其次,更要提醒大家的是献血者是完全的恢复,在身体很健康的前提下,不再服药、不再治疗,没有相应的症状之下,才可以考虑献血。”“献血前,我们会对献血者进行问询,让他们填写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健康状况征询表,”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宣传科科长耿秀凤说,“确定符合献血条件后,才会让献血者献血。”

  献血标准的变化对献血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新冠疫情初期,大部分感染者会发展成肺炎,为了充分保护献血者的安全,国际上的做法是要求肺炎痊愈后半年后才可以献血,”王鸿捷说,“疫情发展到现在,大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会发展到上呼吸道感染,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肺炎。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国际上通用的惯例是所有症状消失后7天就可以参加献血。”

  “阳过”的献血者的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对输血者是否安全?“新冠病毒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到目前为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并没有发现通过输血造成病毒传播的情况,所以是安全的。”王鸿捷说。

  连续9届获评“巨大荣耀” 泉城谱写生命赞歌

  自2001年起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工作实施以来,济南市已经连续9届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这巨大荣耀的背后,是一袋又一袋救命的热血,是一位又一位无偿献血者的付出。

  梳理这些年来济南这座城市关于献血的温暖故事,从8.5跑步献血到9.7献血群体,从以献血作为成人礼的少年到间隔期满就立刻献血的“元老”,从医疗机构到学校……这些生命之间的对话,宛如济南的泉水,为爱流淌,绵延不绝。

  2015年8月5日下午,29岁的产妇方建娜突发羊水栓塞,生命垂危,在血库告急的情况下,济南血液供保中心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不到6个小时,就有600余名泉城市民为抢救素不相识的产妇“跑步献血”,152名符合条件的市民无偿献血5.49万毫升,合力谱写了一曲惊心动魄的生命赞歌。

  李飞是一位“献血达人”,他坚持无偿献血超过20年,拥有几十本献血证,累计无偿献血量达3.2万毫升,相当于自己全身血液总量的8倍多。

  房泽岸从1997年9月第一次无偿献血起,已献血近700次。因每月捐献两次血小板,被称为“靠得住的主力军”。他的献血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不但自己参加无偿献血,近几年还积极联系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张红也是无偿献血大军中的“元老”。1990年,她第一次参加献血是在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此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献血历程。张红说,无偿献血是利己利人的好事,应该大力推广。

  今年7月,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副主任张学亮和他的妻子,带着刚满18岁的儿子张宇轩专程走进献血屋,用献血来庆贺孩子的成人礼。“我18岁生日礼物特别有纪念意义,他有别于我任何一份礼物,这本红彤彤的‘无偿献血证’非常值得收藏,用献血来庆祝自己的生日,也是送给自己一份最有意义的成人礼物。”张宇轩说。

  大学生群体也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多次组织团体献血,用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爱心责任与担当。

  济南市“熊猫之家”稀有血型公益俱乐部注册的稀有血型献血者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但每当临床急需用血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奔赴献血点……

  为了帮助缓解血液库存紧张的局面,一些献血达人主动行动起来。疫情期间,房泽岸已先后5次组织300多名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以自己的热血为血库“扩容”。

  临床用血告急期待更多市民为生命接力

  “从12月2日开始,采血量就明显下降,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0多天。”说起这次血液告急的情况,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聂志广很是忧心,“疫情影响、团体献血量减少、气温下降幅度大,这些都是献血量下滑的原因。”

  为了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市血液供保中心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党员干部职工弘扬奉献精神,践行热血为民责任担当,在非常时期带头献血,确保临床病人救治用血。

  让献血服务科科长宋海静欣慰的是,近期有一些单位主动找到市血保中心,要求团体献血。“12月23日,为响应号召,市中区红十字会联合团区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二七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了以‘热血同行,护佑生命’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宋海静说,“济阳区红十字会、章丘区双山街道、章丘区公安分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多家单位也已组织了团体献血。12月27日,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干部职工47人参与捐献,成功献血14800毫升。”

  除了团体献血,不少热心市民也主动走进街头献血屋,加入到献血队伍中,很多的“阳过”“阳康”们,在自己身体已恢复、符合献血的条件下,也成了守护他人的“蒙面大侠”。

  “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这次朋友病了,才发现如果人人都退缩,最终伤害的会是自己和家人。”近日,市民李先生到市血液供保中心采血大厅进行献血,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李先生表示,自己通过网络得知目前济南市血库告急的消息,已经呼吁朋友们参与献血。

  对于济南这座城市来说,每天至少需要有200人无偿献血,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尽管有些患者可以选择延期手术,但血液病、外伤、孕产妇等急症患者不能等。记者进入市血液供保中心网站,看到血情公告中,4种血型均在“较少”状态。“近一周,平均每天献血人数不到30人,还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耿秀凤说,“衷心感谢心怀大爱的无偿献血者们,也希望更多的市民朋友继续慷慨奉献,大家一次次奉献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热血,更是他人生的希望。”(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原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