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讲文明树新风  |  文明创建  |  道德模范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他山之石  |  文明播报  |  魅力济南  |  礼仪讲堂  |  文件汇编  |  主题活动  |  文明风采
 
首页 > 精彩博文

景区自带食品,禁止不如规范

来源:济南文明网   2024-10-29 16:50:00

  “只有他们(景区商家)卖的东西才可以带进去吃,我们自己拿的食物就不能带。”近日,有游客发布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景区工作人员制止了游客带食物上山的行为,称清扫任务重,“每天山上都是鸡爪、瓜子皮”。此事引发社会热议。(10月28日《法治日报》)

  近期,关于景区是否应允许游客自带食品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一些景区以环保或管理为由,对游客自带食品设限,尤其是泡面等冲泡类食品。然而,这样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却频遭质疑。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景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嫌疑外,更重要的是这些规定未能充分平衡游客的合法权益与景区的管理需求。

  对于景区而言,环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泡面等食品产生的垃圾若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然而,环保并非一禁了之的简单问题,而需要综合考虑游客需求、管理成本以及环保效果等多方面因素。景区在出台相关规定时,应充分解释其背后的环保理由,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兼顾好游客的利益。

  游客自带食品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不少游客反映,景区内餐饮价格高昂且选择有限,自带食品成为他们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在此背景下,景区若一味禁止游客自带食品,不仅可能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

  要解决这一矛盾,景区对于游客自带食品的管理,就不宜简单地“一刀切”禁止,而应寻找一种更加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景区可以提升自身的餐饮服务质量,提供价格合理、种类丰富的餐饮选择,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游客自带食品的行为,景区可以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如设立指定的用餐区域、提供垃圾收集设施等,以确保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共同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

  此外,对于景区内商品定价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景区商品因其特殊性和稀缺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溢价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市场规律和消费者权益。景区应合理定价,避免过高价格对游客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景区餐饮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景区自带食品的问题并非简单的禁与放之选,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作出的决策。在制定相关规定时,景区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利益,同时兼顾环保和公共利益。通过合理规范而非简单禁止的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环境。同时,游客也应自觉遵守景区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旅游环境。(王琦

责任编辑:原 征
  主题活动 >>更多
 
 
山东省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协办单位:济南市国家税务局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    济南供电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营业部
鲁ICP备08015358号
技术支持:舜网www.e23.cn